当前位置: 首页 > 行业

每日热闻!热心夫妇19年坚守 悉心照顾五保户邻居

来源:津云 发布时间:2023-05-17 17:53:41 分享至:

俗话说“血浓于水”,但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,他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,但感情胜似亲人。在本市武清区就有这样一对大爱无疆的夫妇,他们19年如一日照顾五保户邻居孙少安,给了老人一个温暖的家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远亲不如近邻”这句话。这对夫妻名叫许文生、周德敏,他们的善举赢得了十里八村乡亲们的交口称赞。17日,记者来到武清区高村镇兰城村,采访了这对爱心夫妇。

贴心照顾 细致入微

在武清区西北部、京津公路西侧,有一个850多户,2600多人的村子——高村镇兰城村。17日上午,记者来到兰城村,见到了朴实善良、不善言谈的许文生夫妇。记者看到,许文生的家是个典型的北方农家院,一排三间红砖瓦房,除了宽敞的前院,还有种满各种蔬菜、瓜果的小后院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走进屋里,许文生的老伴周德敏正在厨房里忙活着做午饭。“吃面条,要给他煮细的龙须面,熬鱼、炖肉也尽可能烂糊一些。”许文生告诉记者,孙少安今年88岁,牙口不好,一日三餐都会给他单独做一份容易消化的饭菜,让他吃的顺口。

快到中午了,许文生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三鲜打卤面,带记者来到隔壁的孙少安家,进屋以后,看到孙少安正躺在炕上呼呼睡大觉。记者环顾四周,发现孙少安的家里陈设很简单,但却收拾得井井有条。炕上铺盖整齐洁净,没有任何异味,院子里每个角落都干净整洁,没有丝毫的杂乱。

“隔三差五我们两口子就来他家收拾一次,门挨门的,挺方便。”许文生说。说话间,孙少安睡醒了,看见送来的香喷喷的面条,他接过碗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,一边吃一边夸赞许文生家做的饭好吃。记者注意到,孙少安虽然有些驼背,但面色红润,衣服穿得很干净,和一般同龄的老人比起来相差无几。

不是亲人 胜似亲人

借着孙少安吃饭的空档,许文生给记者讲述了他家与孙少安家的点滴往事。1950年,许文生出生在兰城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,1970年参军入伍,成为了海军南海舰队某部的一名汽车班班长,并在部队入了党,6年部队生活的磨砺使他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驾驶员。1976年,许文生从广东阳江退伍返乡,到当时的武清县工业局当了一名汽车司机。

成家以后,许文生夫妻二人相敬如宾,不管是自家地里繁重的农活儿,还是琐碎的家务事,总是互相商量,从没红过脸。随着两个儿子的相继降生,一家人更是其乐融融,日子过得有滋有味。

孙少安家在许文生家的隔壁,几十年来,两家作为邻居和睦相处。随着父母的相继病逝,一辈子没成家,无儿无女的孙少安没了依靠,成了村里的五保户,平时靠一个人的1亩4分口粮田和五保户供养金维持生活,日子过得很拮据。

看到孙少安家的情况,许文生和妻子周德敏在同情之余,萌生了照顾他的想法。“2004年开始照顾孙少安时,我们家的生活也不富裕,我们俩就想着尽自己所能让他吃上热乎的饭菜,出来进去能穿得干干净净。只要自家有吃的,就少不了他的。”许文生回忆说。

朴实的夫妇二人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夏天到了,夫妻二人为孙少安换上单衣。入冬了,他俩又及时买来棉衣给孙少安穿上。周德敏还会定时给孙少安拆洗、更换被褥,确保孙少安家里干净整洁。2005年,孙少安突发肠道疾病,急需进行手术治疗,无儿无女的孙少安孤立无助,许文生夫妇毅然决定带他去武清城区的人民医院看病,在夫妇俩的细心照料下,孙少安的病情很快稳定。

真诚付出 感动乡邻

父母的一言一行、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、潜移默化的作用。许文生的二儿子许利,现任兰城村党总支副书记,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,每天十几个小时值守在村卡口,可是他依旧抽空带着自己的妻子孩子去看望、陪伴孙少安,在一代代的传承下,让孙少安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家的温暖。

2021年,许文生一家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帮助孙少安翻盖了房屋,添置了家具、家电,铺上了地砖,粉刷了墙壁,并配备了卫生间等设施。如今的孙少安精神状态良好,经常骑着三轮车在村里和田间的小道遛弯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
“他们一家子是值得我们村里所有人学习的好榜样。”“照顾一个不沾亲不带故的人,一天两天谁都能做到,但是一家人坚持了19年,真让人敬佩。”……采访中,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,讲述着许文生一家感人的故事。

“对待邻居能做到这个份上,真是难得,附近十里八村的乡亲没有不夸奖的。”兰城村党总支书记贾振伟告诉记者,在许文生夫妇身上看到了许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,他们那种不计得失的博大胸怀和仁厚的挚爱值得所有人学习。(今晚报记者 何欣)

关键词: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中公礼仪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18   联系邮箱:5855973@qq.com